誰才是當代翻譯理論之父

當代翻譯理論之父尤金•奈達
      究竟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當代翻譯理論之父?
      關于這個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。安徽譯博翻譯公司外研部經過長時間考證,認 為尤金•奈達為當代翻譯理論鼻祖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當代翻譯理論之父尤金•奈達
        尤金·奈達(Eugene Nida)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學家、翻譯家、翻譯理論家,他以“動態(tài)對等”翻譯理論而聞名于世,被譽為“當代翻譯理論之父”。
       他1914年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出生,1936年畢業(yè)于洛杉磯加州大學,1939年于南加州大學以希臘語《圣經新約》的研究獲得碩士學位,1943年于密歇根大學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。接著長期在美國圣經學會(ABS)翻譯部擔任執(zhí)行秘書,1984年退休后任顧問,1968年任美國語言學會(LSA)會長。2011年8月2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逝世,享年96歲。
        奈達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《圣經》的翻譯展開。在翻譯《圣經》的過程中,他從實際出發(fā),發(fā)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,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。
        奈達根據翻譯的本質,于1964年正式提出了著名的“動態(tài)對等”(dynamic equivalence)翻譯理論。1969年,他將“動態(tài)對等”換成“功能對等”(functional equivalence),認為翻譯意味著交流,取決于聽或看譯文的人能了解到什么。   
       按照他的觀點,判斷譯文的優(yōu)劣不能停留在對應的詞義、語法結構和修辭手段的對比上,重要的是接觸譯文的人有哪種程度的正確理解;因此,談“功能對等”最根本的是必須比較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是怎樣理解原文和譯文的。奈達強調,“翻譯是用最恰當、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原文的信息。”